首先,將采取到的礦石樣本送至螺旋溜槽之中,隨后會將其樣本進行處理,一般情況下會將其處理為中礦、粗砂、細泥等這三種,再將粗砂來選金,礦物質與黃鐵礦的鑲嵌是十分密切的, 其礦石樣本的含金量是比較少的,約至每噸0.13g,通過螺溜之后,將其粗砂來采取分級方式處理,這樣就可以對其金屬物質進行回收。在礦石的工藝流程工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屬搖床操作,這樣不僅可以將回收回來的產品應用至金屬礦石中或者是黃金礦中。在搖床等工藝處理之后,金品位的含金量可達黃金礦每噸,而螺旋溜槽中的生存率將在0.09% 之間,這對選礦廠的尾礦來說礦石樣本的生存率將在1.3% 左右,但是其生產的多數是利用搖床而獲取的到的品味較低的金屬精礦。而每天選礦廠中的生產率可以達到礦量生產的1000 噸,隨后通過搖床的工藝來進行處理后可得到30 克每噸的精礦,最后將品位較低的金礦與精金礦等兩者一起納入浸出的系統(tǒng)之中,該系統(tǒng)可以對兩者進行有效的回收與利用,還能對其進行再次加工。
• 選礦的強磁除鐵工藝
通過螺旋溜槽進行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中礦,其中富有十分豐富的鐵、硫等物質較高,不符合將其作為陶瓷生產的原料,所以這距離陶瓷生產技術方面的標準具有一些差距,因此這就需要將鐵礦物和硫礦物作進一步去除處理工作。由于鐵礦物、硫礦物等存在著自己的形式,因此可以采取多種去除方案以及工藝處理,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對其進行磨礦處理,隨后采取弱磁篩選,在篩選后則可以將其放置在浮選流程的階段。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通過對其進行選擇強磁篩選,在進行強磁選擇后給予浮選,在整個工藝流程完成之后,就可以將鐵礦物和硫礦物去除。通過兩種方式的對比,強磁篩選明顯要比弱磁篩選要干凈的多,所以多數企業(yè)會選擇第二種方式來進行。而螺旋溜槽處理之后產出的中礦,可以將其應用至鋼網板介質,雖然齒板介質比較常用,但是卻沒有鋼網板介質使用的效果好。除鐵作用中所使用到的磁感應強度大約在1.8T 左右,這種除鐵作業(yè)可以有效的提升作業(yè)的工作效率。
• 脫硫工藝試驗
在強磁處理之后,部分甚至還會存在著硫雜質殘留情況,其硫雜質中含有黃鐵礦,在經過強磁處理后可以利用反浮選技術來將黃鐵礦去除,此項技術主要是通過長石來采取反浮選脫除, 如果只是單純的將黃藥添加是無法將硫進行脫離的,因此可以適當的添加一些丁基黃藥來作為浮選,只有這樣方可將其硫更好的去除。
一般情況下,比較常見的配藥方式為 500 克石灰每噸,200 克硫酸銅,300 克的捕收劑,捕收劑一般選擇BK413,30 克丁黃藥與起泡劑27 克。
• 應用的效果
通過以上工藝應用與分析可以看出,對選金礦尾礦中存在著的礦石樣本利用螺旋溜槽進行處理,綜合強磁與搖床技術這兩項技術可以有效的獲取鐵物質和硫物質中含量比較低的長石粉。其中搖床尾礦可以通過井下填充的方式進行,在工藝的各項操作中,細泥等則會通過管路輸送至尾礦壩,留下的長石粉則可以將其用至于陶瓷的制作與生產中。